二、动态剩余浮力 有人说,钓鱼人运用的不局限于重浮力平衡原理,这话我理解!动态剩余浮力,实际所指应是系统的动态上牵制力(反弹趋势),它是多重因素作用下的最终结果!很大程度上,只可意会而难以量化言传……
1、尾径相同但号数不同的浮标,动态剩余浮力不同
尾径相同的同款1号和5号浮标,组成两系统后,调钓同一目数,浮标静态剩余浮力相等,底钓钩饵状态基本相同。但鱼拉动两支不同号数的浮标及组成的两个不同系统,所产生的效果肯定是不同的。
原因有:两标浮力不同,配铅不同,主线张度不同,信号传导不同;两系统排水体积不同,运动水阻不同;自重不同(系统对内都是平衡的,但对外却是具有不同体积和质量的),启动和惯性力不同,信号效果不同等。
结合钓鱼,小漂系统较“灵敏”,大漂系统较“稳定”的共同感受,基本就是这么个简单原理。即:体积越小(水阻越小)、质量越轻(越不稳定)的水中平衡系统,越容易受外力启动,即越灵敏。
实践中,针对轻口、弱口、或轻吸重吐的特殊滑口等鱼情,小标细线轻钩轻饵配置存在优势,因为它“爱动”!能帮助我们从根本上放大入口鱼讯。而针对高密度生口、乱口、杂鱼干扰、水深水流等情况,大标系统“不爱动”(较稳定)和快速下沉到位等特点就有用武之地了。
另外,小标系统除轻灵外,动态剩余浮力小,轻滑鱼口所感受到的系统上牵制力小,即利于系统启动同时也利于鱼大胆吸食。而大标系统动态剩余浮力(即上牵制力)大,可以滤除许多假动作及迎合其它方面的需要,针对不同鱼情水情,自可善用。
2、调钓不同,动态剩余浮力不同
以前有朋友认为:“调8钓8”与“调2钓2”,系统同样是处于所谓“一触即发”的平衡状态,鱼吃钩饵拉动系统时,假设都是1目的拉幅。静态“剩余浮力”虽然有8目和2目的对比关系,但具体到动态下拉幅度,却都只需1目,因此两种调钓差别不大。
我相信很多具有实战经验的钓手肯定不会同意这种说法!
首先,“调8钓8”与“调2钓2”,配铅不同,系统排水体积和自重不同。相对于上小节中“越小越轻的系统,越容易受外力启动”的简单原理而言,鱼吃钩饵牵动两系统时所需付出的力度,和所感受到的上牵制力影响是不同的,上鱼效果因此不同!
另:“调8钓8”与“调2钓2”,由于配铅不同,导致线组状态不同,信号传导效果不同。
再:浮标调高调低,剩余浮力预留不同,浮标本身的动态上下行能力设计,及线组抗干扰效果等,当然也不同!浮标调态高则上送容易下拉难;调态低则下拉容易上送难!同样1目的下拉幅度,鱼口岂能一样?
上述认识产生的原因,我觉得同样是把剩余浮力的静态和动态因素混为一谈了。
“调8钓8”与“调2钓2”,动态剩余浮力方面我们应该考虑的是系统入水体积和质量的变化(这会直接影响系统启动和惯性力的大小)、不同的上牵制力对鱼探饵吸饵所造成的戒备影响,以及线组、浮标状态等现实差异(还有普遍上细下粗锥形标尾的动态行程因素在内)!而不要被“1目”的相同动态幅度“设想”所迷惑!
相同鱼口前提下,“调8钓8”与“调2钓2”,根本不会是一样的下拉幅度,此假设本身就难以成立!
3、同体积同标形但不同浮力的浮标,动态剩余浮力不同
标形体积相同但因材质密度及做工不同,导致两标浮力(承载力)不同,配铅不同,系统重心不同,动态效果不同。
关于浮标浮力与灵敏度之间的认识,钓界主要有两种看法。
一种看法是:“同体积同标形,浮力越大的浮标越灵敏”。此说法关注点是在浮标信号的活泼程度上(没有限定上下行方向);另外浮标浮力越大,体积可以做得更小,相同配重前提下水阻更小,也是系统灵敏度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一种看法是:在允许范围内,浮标具有一定的自重,可以上调系统重心,一方面小(轻)坠更容易启动(对轻口鱼情而言);另一方面是具备一定自重的浮标,更利于其本身破水下行!
举上述对比,只是为了说明浮标灵敏度方面的两种笼统认识。现实中,浮标性能绝非简单浮力与自重所能涵盖!像重心设计、标体均质、漆层效果等等,都是专家们操心的内容。
浮力(性能)不同的浮标,动态上牵制能力(残存)差别很大,钓手们在实践中应都有体会。
前不久,随朋友钓大鲫鱼,水深一米三左右。先用台产某款中短身硬尾3号标(漂名忘了)调6,钓压目,信号出的不错,顿口清晰明确。但中途不幸切了条鲤鱼,浮标回撞在竿身上裂了。不得已换上另款3号(标形一样),还是调6目却又加了一片铅。明显感觉“另款”漂在当时鱼情下调6,上牵制力太强了!鱼口放不出来,常出现一“点”即回升的标讯……相同饵重情况下钓目一再提高,几乎钓到调目才勉强看口。后来加铅改调4目多,问题解决,口大且真。 这一特例或可说明,任何一支浮标,只有在实践中结合鱼情水情,才能具体了解并正确运用其“剩余浮力”,有时候凭经验都会出错,更何况再被错误地引导……
浮标调钓讨论好多年了,但至今仍有朋友认为:“从调高到调低加减那一点点铅皮对上鱼影响不大”。对此,套句时髦话,见仁见智吧!
4、同浮力不同标形的浮标,动态剩余浮力不同
标形不同,动态特点不同!一般说:瘦长身浮标较稳定,适于底钓,而短身浮标信号特点相对活泼。典型的例子是,溪流钓橄榄型小漂,若用于池钓,动作上窜下跳能闹死人。现下较流行的中短身浮标,一般加装长碳脚和硬长尾的较多,主要目的是拉大重心与浮心距离,改善稳定性。
标形方面还如:长脚长尾棒槌型粗短身浮标站立、下行较稳,利于钓过程;而削肩两头锥者,上下行较快,适合快速到位及底钓轻口等。
因此,标形不同,动态剩余浮力(也就是浮标上下行运动特点)也不同,即使相同调钓情况下,效果不同。
5、尾径不同、动态剩余浮力不同
标尾的直径与剩余浮力也有较密切的关系,鱼口外力牵动钓组垂直运动,会造成系统(标尾)体积排水量的动态增减,也就是我们看到的“信号”。而标尾的直径与体积之间,有数倍的比例关系,道理上讲,同样的动浮力变化,标尾细一些,信号行程会大许多,即“灵敏”许多!这也是池钓浮标尾径一般都做得比较细(大约0.4~0.8MM之间)的原因之一吧,但尾径过细,受表面张力影响会加剧,所以,量情使用为好。
同理反证,尾径不同,鱼口所感知到的系统上牵制力大小自然也不同,尾径粗则大,尾径细则小,即:动态剩余浮力也因尾径粗细而不同。
6、水深风浪因素
水深线长容易造成信号传递衰减,道理上说,细线大漂效果较好。而就同套配组而言,调低目加铅量较多,利于主线绷直,利于信号传导。但出于系统全面考量原因,我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曾经提过“水深水流用小标调高些好”的话,这是为什么呢?
今谈到“系统上牵制力”问题,试解释一下:风浪情况下,假如调目过低,一是容易造成标尾没顶,难以观察再次信号;二是浮标上牵制力太小,易加剧风线对浮标、线组的干扰,有利变成了不利。
水深情况道理相似,重铅利于绷直主线的原理是不错的。但针对主线两端而言,一端是较大的铅重利于拉直主线,另一端则是浮标的“上牵制力”同样具有拉直主线和稳定系统的作用(尤其在用标较小情况下)!
这就好比两个人对拉一根绳子,如果两人力量相当,绳子一定能拉得很紧;但若是一人强壮,另一人纤弱,两端拉力不均,则绳子反而难紧!
线组状态道理类似,水深或水流情况下,铅重与浮标上牵制力预留,两端均衡考虑效果较好……
7、线组因素
除鱼情和速度需要外,线组越细信号传导越好是一般经验。不同软硬、粗细的线组,由于传导及支撑力等不同,也会造成系统残存(即动态剩余浮力)方面的差异。比如前述“调2钓4”情况,粗细、软硬不同的线组,支撑、拉抻力不一样,同为“调2钓4”目数显示,但水下实际状态或最终残存大小以及鱼吃饵时的感受会不同,信号也就不同。这一点,钓手们都能体会到,不多说了。
8、其它因素
子线长短、钩饵轻重大小、铅座标座死活、提铅高低及8字环大小,以及分段置铅、动态引钓等等,都会影响或实际改变动态剩余浮力,钓友们在实践中也能体会到。
9、鱼情调钓
根据不同的鱼情鱼口,怎样调整系统与之切合,说起来关联因素太多!像浮标、饵料、系统配置等方面,可以提前考虑。但具体到针对鱼口随机变化方面,可就急难言表了!
“调灵调钝”思想,影响钓界许多年了。近两年,“上鱼则灵”的口号越喊越响,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调钓”终归会由感性向理性跨越的必然趋势!但是,空口号是不解决问题的!因此,如何化繁就简,把动态剩余浮力的诸多变量因素归拢到一个简单关注层面上来,怕也是许多钓友实践中始终在思考、摸索着的问题……
居此,请大家关注台湾运哥先生今年发表的“细说依鱼情调钓”一文,相信从中必可获得重要启示,恕我不赘谈了。
10、同条件软硬尾两标,信号差异分析
综上所述,同条件软硬尾两标,信号差异原因可大体总结为:
①软尾标本身自重轻、浮力大。就系统动态而言,外力造成瞬间失衡时浮标的回弹趋势强(上牵制力大),所以在“假口”或“虚底”等情况下相对稳定不易下沉;而同条件的硬尾标自重大,破水下行容易,本身惯性下行程也大,信号效果与之相异……如:常有朋友经验认为,软尾标牵控钩饵、抗虚底的能力比较好!这从某种角度上理解,是没错的。但说到原理方面我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所用浮标“浮力”的大小!小号(浮力过小)、很细尾径(很“灵敏”)的软尾标,其抗虚底的实际效果不会好到哪去!尤其冬季低温条件下,表面张力影响恐都难以克服! 如果仅为牵制钩饵抗虚底目的,您换上同款大浮力(或大号)的硬尾标试试,效果是一样的。
②系统配重变化(系统重心改变)。体积相同,承载力越大的浮标配铅越大,系统重心越低,外力克服(铅坠)静止惯性,启动起来越难。软尾标自重轻加铅量大,某种角度上相当于“标号”增大,比之硬尾“小标”系统而言,相对稳定。
③两标重心不同,自身特点改变。硬尾标重心高信号“活泼”,软尾标重心低信号“稳定”。浮标本身信号特点不是仅*软硬尾手段一招才可达成的,同是硬尾标,通过改变材质、标型及重心配比等,也一样能造就!这一点,制标专家们是内行,俺不多言了。
④条件相同的软硬尾两支浮标,系统总质量是相等的,只是重心在标体和铅座之间上下移动了。由于软尾浮标承载力大,同调目时配铅量也要大些,多出的配铅体积会额外增加一定的排水浮力,从而增加系统稳定度。因差异很小,所以很少受到关注。
非等条件的软硬尾浮标之间的“印象”比较,属于另类问题,缺乏实际意义,本文不予涉及。
煞有介事、傻费苦心,本文告一段落了。真诚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因此添一丝感觉,即调钓与“剩余浮力”有些关系! 浮标调的是什么?俺不能妄断!浮标调的是鱼口!剩余浮力只不过碰巧离它近点而已,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