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拟谈一谈选购钓竿的个人体会。首先,我想把钓竿的生产过程(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做一扼要介绍,或许对渔友在选竿时有所帮助。
正如吴树翘同志所说:“钓竿的生产过程是采用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布经过浸渍(环氧或酚醛树酯)后卷管形成的。”那么,这个管是怎么卷的,在卷制过程中会出现何种严重影响钓竿质量的问题呢?
卷竿是由控管机和芯轴(芯子、模芯)相互运动完成的。首先把经过浸溃的布贴在芯轴上,然后由搓管机的上下板将芯轴夹紧作相对运动,布就会一层一层地重叠着卷在芯轴上(这个动作很像我们援纸捻),待圈数卷够,剪刀便把布剪断(也有的厂家是先裁布后卷管)。无论是先卷后剪还是先裁后卷,都很难避免卷口的重搭或短四。这其中影响钓竿质量最致命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卷制过程中的压力是否足够和均匀,二是芯轴是否(绝对)垂 直。就技术难度而言,保证芯轴的垂直尤为困难。如果芯轴是弯曲的,不仅影响卷制压力的平均而且必然导致成品竿简壁薄厚的不匀。
竿体固化后要进行初磨(第一次磨削,并非粗磨)。磨削一般是在感应式无芯磨床上进行的,两磨头的夹角和竿体的设计锥度是一致的,从而保证了每节竿体外表面推体的一致和光洁。由于磨床是无芯的,也就是说,它不是顶着内孔中心磨外圆,所以它对竿体内外是否同心皈映在质量上就是竿筒壁厚是否一致)是无能为力的。 竿体初磨后,还要进行裁口、特油、精磨、穿袍、印字、配竿等多道工序。在这些工序中,直接影响约竿强度和整体弹力的就是配竿。
配竿是选配上节尾部留在下节前部(口)内 的含量。在同等条件下,含量大(长)竿的整体较硬,反之则较软。含量的大小,是厂家根据钓竿的用途、所用材质、锥度大小等多种因素设计而成的(我们知道,钓竿的每节含量是 不一致的,都是由竿捎到底把逐节加长的)。同一品牌、好的钓竿其整竿无论长短,它的每一副的同一节均可互换,其含量的正负差都不会超过5毫米。
我们初步了解了钓竿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可能影响其质量的几个主要方面,在选购时就可有针对性地加以注意,那么,我们就会选到一副在质量上较满意,在使用时减少因非操作不当而引起的断竿现象了。
我的选竿三步曲是:一看、二听、三抖。先说手竿。
一看:将竿打开尾堵分节抽出后还节检查。先看上下四壁薄厚是否一致,一致的为上品,反之则为下品。偏的愈多,质量愈差。这是影响钩等整体强度的主要因素。试想管壁偏的一面比纸还薄,它能承受多少钓力!也因此常有一些渔友和商家发生矛盾。为此我想建议商店在进货时认真检查一下,那么在销售时就会省去许多麻烦,而更主要的是能使广大渔友对贵店增强信任感。当我们确认口没 问题后再看等表面有无裂缝(有裂缝是极少的),漆皮有无划痕。
二听:用一手食指和拇指捏住竿节中间,用另一支手中指或食指弹叩管壁,我们就会听到不同的声音。一般的规律是,固化的愈好,整体性愈好,刚度愈强的声音愈脆,反之则闷,最可怕的是啪啪声。
它显示钓竿在生产过程中:①可能浸渍不彻底,即布未被树酯全部浸透;②控管过程中的压力不够或不匀。反映在钓竿质量上则是隐蔽性剥离。如果布层之间不是固化好了的整体,而是分层的各自为战,必然会导致钓竿整体钓力的下降。这也是非因操作不当而引起断竿的又一重要因素。当我们看到断竿处伤口呈不规则状且有布层分离,就是上述原因引起的。
三抖:①空竿抖动。其方法如吴树翘同志所说:“拉出每节竿节,用力抖动,检查竿壁之间有无碰撞声音”。②负荷抖动。在征得商家同意的情况下,请售货员帮忙捏住竿梢前端蛇形管,下蹲,将竿梢尽可能拉向地面;选竿者手握底把尾端猫腰下蹲,使竿呈弓形,检查钓竿在受力情况下,各节弯曲状态,曲线变形是否均匀(特别注意有无硬弯)。各节配比愈好,承载钓力也愈大。然后持底把上挑轻抖,再左右45度角扯动(如中鱼挣扎状)检查钓竿对动钓力的承受能力。
如果能通过上述三关的检验,可以说这把竿的质量就是上好的。
再说海竿。海竿的选法一如手竿,但因为一般海竿每节前端都有导眼(过线环)且底筒尾端是死堵,所以我们无法将等分解抽出,那么看的方法就比较麻烦一点了。首先拉出每节竿节,将导眼校成一线,向前伸臂平举竿,看竿是否笔直,再将竿梢收回转45”角重新拉出,举竿再看,再收回、转角度、拉出、举、看,直到四周都转过、看好,再如法检查其余各节。如果口的壁厚不一致,反映在竿的整体上,轻微的会出现凸肚,严重的就会出现死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