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根据水情鱼情和气候条件选择钓点。云南今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大旱,1000个小型水库已被抗旱抽干,给我们钓鱼人的是“望穿湖底”,有水的湖库越来越少了,想有鱼可钓,要走得更远。
连续一个月的晴热天气,终于被几场暴雨所替代。6月4日,我们一行4人,在暴雨后的第二天,直奔大山中的黑所水库!
大雨过后的水库水色已显略浑,岸边因新水冲刷陆地的缘故,形成很长水流痕迹,还有一些残留的杂物,许多水蛇藏身其中,使我们提心吊胆。
此处一月前我们曾来钓过,在水库的上游一弯子处,是最肯上鱼的钓点,因为我发现这里,由于大雨的缘故,汇入的雨水已把往日的清水搅浑了,而且这一带水域深浅不一,是聚鱼的好地方。
我先在别人钓过的深水旧窝中试钓了几竿,上两条小鲫鱼后,感觉上鱼情况不好,我粗略分析一下,可能与下雨有关,应找浅水试试,但仍向深水旧窝中投了一些饵。此时已是上午10点钟,向前走了两百米,寻到一处不足两米深的水域,一瞧地面干干净净的,似无人钓过,投饵做了一窝,又到坝脚3米多的深水做了两个窝。当回到第一个窝时,在旁钓的钓友刘二,钓上两条几百克大的鲤鱼,不过小鱼闹得凶,我清楚这是窝子老的原因,闹钩是必然的。我把饵调硬,浮标便马上清静下来,不一会浮标缓缓下沉,提上一条千多克的草鱼。钓了一个多小时才有五六条鲫鱼上钩,刘二的深水窝鱼情也是不好,我便决定去浅水窝钓,而刘二仍在几个深水窝守着。
11点30分,至午时13点,我在这个浅水窝钓了90分钟,竟鱼讯不断,钓出了36条鲫鱼鲤鱼。这时我三个“败走麦城”,钓友已从山弯处归来,并声言要回家!我一看表,才1点钟,就叫他们钓我的窝子,不久便各有所得。而刘二到我们5点收竿时,也没有好的鱼讯,仅钓得十几条鱼,而我共钓了48条。
同湖钓鱼,收获大异,一般情况下是钓点所造成的,此次实例就属此范畴。
夏季下暴雨大雨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而且由于这一特殊气象条件的出现,会给钓鱼带来许多意外的情况,不同的钓点,不同的鱼情,往往形成较大反差。总结这次钓鱼实例,我认为,灵活根据当时的水情鱼情和气候条件,来选择钓点这是非常重要的。
有几点值得注意。
在水情方面:黑所水库属两山夹一川的地形,从上游到下游约两公里的长度,呈现出缓坡状,故上浅下深。夏季水库水位每天都在下降,上游一带由于水位较浅,鱼儿早已往水深处藏身,用手竿钓近,很难碰到鱼群,就是偶有咬钩,也是小鲫鱼一类,而一二千克的大鱼,是不靠边的,我的三个钓友兴致勃勃要去钓大鱼,其结果适得其反。在夏季野钓中,特别是初夏的时期,我们要遵循水情的特殊性,必须坚持钓下(中)游,不钓上游的原则,因为鱼随水动,都往水深处移动寻求庇护,这是鱼类的生存本能,故而上游难钓是必然的。
在气候方面:暴雨的前后时段,鱼口突然大开的情形屡见不鲜,这是因为空气气流增大,使鱼类感觉到生存的适应性,从而增强了觅食活动,这种现象具有普遍性。但维持的时间有限。我们在暴雨的第三天再去黑所水库钓,又遇到一个多云天气,给人的感觉仍是气压较低。卢钓友告诉我说,他们那儿的水域,水面浮满了各种鱼,虽然个体较小,但量多,他施用多种钓法,就是无鱼咬钩,这说明,雨后由于水底溶氧少,鱼都浮头吸氧。而我所处的位置,由于地形复杂,深浅坑洼都有,加上受风面积大又属下风口,很容易使浪涌起,鱼浮头现象较少,由于有新水注入,鱼儿会从深水区游到浅水处觅食,我发现了这一异常情况后,很快找到一处浅水,从而改变了不上鱼的状况。而据刘二介绍,他头天在西坝深水区钓鱼,暴雨前的三四点钟,鱼咬钩几近疯狂,他钓得十几斤鲫鱼,他感叹道,与头天比较,今天的鱼讯简直是天壤之别。
在选窝方面:钓新窝不钓老窝是野钓中选点做窝的必备技术,但在实际中,往往会被许多假象所掩盖,其中不乏对过去肯上鱼旧窝的留恋,以致在不分各种条件变化的情况下,仍固守旧窝,造成失误。在夏钓中,由于水情是最大的变化根源,对钓点影响最甚,许多时候是,昨天上鱼尚可的钓位,只经一天后,却因水情大变,已鱼去窝空。结合这次钓鱼,我认为之所以发生这么大的差异,是与钓点的选择分不开的。而钓点的对与否,又是与各种客观条件相结合的。当我发现深水区鱼讯不好,便及时调整战术,寻到一浅水才扭转了被动局面,在众人中独拔头筹。这处浅水不仅因为暴雨带来的水情变化,使此处适应了鱼类的活动条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窝子是全新的。这个“新”,专指此前无人钓过。我们都清楚,野生鱼类,都喜群居,特别是鲫鱼,以个体大小而集群活动。如果是一个旧窝,势必已被钓走部分,剩下的都是“散兵游勇”,我钓深水遇到的情况就是这样,而新窝经饵引诱,很快把周边的鱼引入窝中,这种具有“原始形态”的鱼群,一是保持一定的数量,给钓者带来“连竿”的机遇;二是“憨厚老实”不刁不滑,中钩率较高;三是常有出人意料之外的惊喜,遇到大鱼……由于具备了上述的条件,我在90分钟中,就钓到了30多条鱼。这些都说明,新窝对各种鱼都具有较强的诱惑力。